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Reflection Vol.5 游本寬《編導式攝影中的紀錄思維》:剖析當代攝影理論


Reflection 反映、回響

閱讀是對文字的回應,進而產生想法;攝影是對場所的回應,進而拍下相片。
本專欄每月一篇,透過編輯的選書,進入週三讀書會。(編輯:張晉瑋/阿茲)

Photo CreditGoogle

編輯推薦:
雖說與其他藝術領域相比,攝影的歷史十分簡短,但在這短暫的歲月中,攝影理論卻十分多變。本書作者游本寬以編導式攝影為基底,為攝影理論提出不同面向的分析及見解,並討論理論論述在科技藝術的重要性。
________ 


面對照片:

自攝影術誕生之初,眾多評論家及藝術家便對攝影提出了一個疑問:「照片是什麼?」以下是三種不同的看法:

一.照片是一種意圖承繼繪畫傳統的藝術

以早期的繪畫式影像、現代主義攝影為例,攝影在當代藝術中,與繪畫、雕塑之間的互動關係緊密。

二.照片是一種比較強調主題的紀錄與描述方式

在此,照片扮演類似「窗戶」的角色,其作用遠勝於圖像基本功能;使用者透過照片傳達特定時空與事件,影像細節以訊息為主要目的,而非藝術造型。

三.照片是一種新的溝通形式與藝術

照片不是文學、訊息,也不是繪畫,而是一種介於這幾者之間的語言。換言之,照片既不是繪畫的延伸,也不是紀錄文件;是在本身既有的技術與獨特品質中,重新架構出的媒材特質。

回顧人類對照片認知的演變,從一張有關真實和美麗的記起,到一張具有吸引力的幻象,變遷過程中,每當影像外貌和景物間愈逼似時,圖像的意義反而愈來愈模糊。攝影被廣泛地認為是最具客觀的表現媒材,歌頌著攝影所帶來如同法律般嚴謹、客觀、公正不阿的紀實作用,卻忘了拍攝者為這樣「無意識的客觀畫面」進行了有意識的「藝術表現」,更不提刻意操弄、擺設畫面的擺拍攝影。

松陰影高士, 1963 朗靜山 
照片是人所製造出的「真實幻象」

當照相是影像在當今已被認為是一種類似於真實的產物時,人類已製造了一個虛擬的真實來替代原始真實。當我們藉由杜象的「藝術非物質化」理念,把藝術從視網膜解放出來時,的確促使藝術走向非物質化和非觀念化。判讀紛亂的紀元中,隨著符號化、數位化的趨勢,當代如還有所謂的「真實物質」也都只是物體的代號而已。

總結照片在現今文化的諸多功能,無論是對世界再現的方式、藝術操作媒材、商業的影像訊息、拍攝找對事物的評論等,實都不難看出人、自然和照片三者之間,照片除了表現攝影者對光與時間掌控能力之外,也一再宣示人對自然有駕馭、重組的能力。由此可見,面對照片不再是美學、意識形態和影像文脈議題,還有社會、傳播學者擔憂的影像文化(image culture)問題;也就是由媒體所造成的「文化影像」問題。


換句話說,當照片從有形的圖像潛隱到無形意象時,就是人們得開始深思「照片不是什麼?」的時候了。(文:張晉瑋/阿茲)


 View from the Window at Le Gras, 1826 or 1827 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

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

Encounter Vol. 7:UNLIMITED EDITION -- 不設限的首爾藝術書展

Encounter 專欄介紹: Encounter,相遇、交會,關於攝影也關於文化,更關於透過觀看在歷史發展上與台灣有一定相似性的韓國來打開一種視野,每一次的相遇、交會,都是再認識自己的機會。本專欄每月一篇。(編輯:王淳眉)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書展熱鬧開場,台北國際書展自 1990 年每年固定舉辦至今,已是亞洲最大與最早的書展,和德國法蘭克福、義大利波隆那國際書展齊名。亞洲除了台北國際書展之外,近年首爾國際書展在國家的支持下也漸漸享有知名度,1995 年舉辦至今 23 屆,每年皆有上百個參展單位,是亞洲區版權交流的盛會之一。

除了這些面向大眾閱讀市場的書展以外,以獨立刊物的藝術書籍也有他們自己的書展,東京藝術書展是亞洲最為人所熟知的藝術書展,但它開辦的同年,南韓也出現了首爾藝術書展(Seoul Art Book Fair)。

2017年第九屆首爾藝術書展宣傳海報
以 UNLIMITED EDITION 為開端

首爾藝術書展自 2009 年由 UNLIMITED EDITION 組織。UE 的主事者 Iro 先生自己也擁有一家名為Your Mind,以販售藝術相關書籍為主的書店。UE 每年下半年在首爾展出獨立出版的視覺藝術相關書籍、CD或是自製商品,旨在推廣小規模的獨立出版刊物可以有讓讀者認識,或是活絡獨立出版的討論熱度,增加出版單位之間彼此合作的機會。


Your Mind實體書店一隅
(圖片來源,Your Mind IG :@your_mind_com)
2017 年第九屆在首爾美術館舉辦的首爾藝術書展報名參展單位近 200 個,觀展人數也從一開始不到千人,成長至今破萬的觀展人數,可見獨立出版所順應的分眾市場有其發展潛力,而獨立出版的品牌個性也因為出版人各種盡情嘗試而風格鮮明,各自享有自在的面貌。


第一屆首爾藝術書展現場(圖片來源:http://unlimited-edition.org/)
第六屆首爾藝術書展(圖片來源:http://unlimited-edition.org/

例如位在首爾綠莎坪的 Storage Book and Film(스토리지북앤필름、Instagram:storagebookandfilm)就是以販售各種韓國獨立雜誌與做書工作坊聞名的店舖。老闆姜泳圭(音譯)本來是銀行行員,在工作八年後,發現銀行的辦公室生活不是他的熱情所在,對他來說,辦公室生活的規律雖然有小小的喜悅,但是做一本獨立刊物從選題、概念、內容、包裝到銷售,充滿無法預期的樂趣和回饋而深深吸引著他,因此一頭栽進做書的領域裡,Storage Book and Film 位在藝術村的山坡上,2017年的首爾國際書展他們被邀請作為首爾特色書店展區的一員,可見其經營的成功與名氣。

山坡上的Storage Book and Film(圖片來源:Storage Book and Film IG @storagebookandfilm)

另外起源首爾上水站的 The Book Society 或許是台灣讀者比較熟悉的南韓獨立出版之一,2017年在台北松山菸廠舉辦的草率季,The Book Society 是受邀參展單位之一。The Book Society 由學設計出身的 Helen Ku 和學電影的 Lim Kyung Yong 共同經營 ,因為兩人的藝術背景,讓他們一開始想要透過印製作品,讓身旁的同學或藝術家朋友的作品可以有更完整的能見度,而開始了一間名為 mediabus 的出版社。2008 年他們以聲音藝術家 Ryu Hankil 的訪問集開始,相繼出版韓國藝術理論書籍、研究檔案、展覽展冊,累積一共 87 種出版物,印刷量從百本到萬本都有,根據出版內容和概念而有製作印刷的調整。他們視 mediabus 為一個出版文化的策展計畫,如今,The Book Society 已經成長為擁有近三千本藏書的空間,除了透過書聚集人群,也舉辦讀書會、講座和展演,是首爾文化交流的重要空間。

The Book Society實體書店一隅(圖片來源:The Book Society IG@tbs_book_society)
在首爾藝術節中除了獨立出版的刊物,座談和活動當然不可少,例如去年的首爾藝術書展就出現了刺青服務以及旅居東京的台灣藝術家李漢強為讀者現場創作插畫的活動,若是幸運的話,甚至可以看見電視劇演員在現場向大家介紹藝術作品呢!

第四屆首爾藝術書展現場表演(圖片來源:http://unlimited-edition.org/)
第七屆首爾藝術書展,演員全錫浩(圖片來源:http://unlimited-edition.org/)
編輯結語

一如Iro先生曾在訪談中提到,UNLIMITED EDITION 的初衷是希望鼓勵並且看見創作者們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給更多人的看見,並且討論文化實踐的更多可能,因此首爾藝術書展十年來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串聯,搭起一個獨立藝術出版的平台,讓出版社、獨立書店、藝術家和讀者彼此之間互相看見,並藉此產生更多不設限的跨界能量。(編輯/王淳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