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時光販賣機
這裡販售人的思想、電影的語言。
透過我的文字,拼湊出你的部分人生藍圖。
編輯 | 林岳慶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以溫柔的月光,倒映成長的色彩
「你唯一能聽見的是自己的心跳」-Quote by “Moonlight”, 2016.
海洋的藍綠色是我第一個對片名的想像。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一個關於友情、親情、愛情的青春成長歷程。改編自真人實事小說《月光下、黑色男孩看來好似藍色》,首部全為黑人演員的電影,以黑馬姿態躍進了奧斯卡,勇奪了最佳影片、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三大獎!
導演Barry Jenkins效仿侯孝賢《最好的時光》,將電影分成三階段。
導演Barry Jenkins片中設定的成長三階段鋪陳,靈感來自台灣導演侯孝賢的經典《最好的時光》。全劇分為孩童(Little)、少年(Chiron)、青年(Black)過程,帶我們檢視每一時期脆弱的自己。主角Chiron幼時遭受同儕的暴力與欺凌,從吸毒而神智不清的母親得不到確切的關愛;青年時期的他對於同性好友模糊不定的情感摸索,情竇初開的愛卻初次失去;成年後的迷失自我,回歸重生。這樣的成長故事並不陌生,有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也可能我們曾經深刻經歷過。每個角色輕描淡寫卻濃厚的情感揣摩,像是吟詩般地真實而不濫情。
還記得在你小時候,身邊一定會有像這樣的人-弱小、害羞、受欺負。在這個社會,人時常會有刻板印象,去定義大眾所謂的男人與女人,那麼人的樣子只有固定形式豈不是相當無趣呢?或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強者欺負弱者,使得身處弱勢的人不敢發聲,否則以卵擊石反而受到更大的傷害。我認為其實最懦弱的人定是其中的霸凌者,將自己偽裝得很勇敢壯大,卻欺小怕大。
而好不容易體驗了愛卻遭殘忍對待的主角,讓我感到同情與難過。Chiron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純真與真摯,面對殘酷的現實社會,有時候真的無能為力。個性溫柔且不擅表達的他在人群當中顯得相當孱弱及渺小,只能將自己的靈魂困在自己設下的保護圈裡,難以掙脫。
整部電影的運鏡、調色、角色處理相當吸引我的目光!從開頭一鏡到底的巧妙運鏡,水藍飽和的影像調色,汪洋大海般深沉無止盡的情感流動,還有Chiron內斂的個性彷彿不斷在對方耳中傾訴與抗議,卻無從表達的內在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劇情裡面收留主角的女演員Janelle Monáe,是個才藝雙全的才女。演歌雙棲兼舞蹈與模特兒的她,就學時期主修戲劇。前些年曾與我喜歡的美國獨立樂團Fun.一同演唱當紅的歌曲「We are Young」,2016開始接觸電影,在《月光下的藍色男孩》與《關鍵少數》兩部演出皆博受好評,細膩而精湛的演出,在大螢幕中大放異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