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Encounter Vol. 6:以文化為品牌的城市行銷!韓國文創盛事 --- 首爾設計節

Encounter 專欄介紹: Encounter,相遇、交會,關於攝影也關於文化,更關於透過觀看在歷史發展上與台灣有一定相似性的韓國來打開一種視野,每一次的相遇、交會,都是再認識自己的機會。本專欄每月一篇。(編輯:王淳眉)

12 月底的首爾很熱鬧,除了月初的首爾藝術書展(Seoul art book festival)以外,12 月中結束的首爾設計節(Seoul design festival)也是近十年來首爾政府積極舉辦的文創盛事之一。始於 2002 年的首爾設計節,主要發展與維繫首爾設計圈的網絡,透過每年一次的平台展現與主題策展,讓新出道的設計師、最新的設計概念、設計商品等產業訊息可以有一個完整而透明的表現。

2017首爾設計節在Coex Hall(圖片來源

2017 首爾設計節講座現場(圖片來源

除了產業內的訊息之外,對首爾設計節來說所它最重要的內涵不只是短短四天的展覽。自2010 年首爾被選為世界設計之都後,這個城市以設計作為推動城市競爭力的目標就變得非常明確。其中主要的推手是當時的首爾市長吳世勳,他堅信一個城市的偉大與美麗不是只有視覺的表現,更應該融合歷史,以在地的人民生活為主體的發展才是長遠可行的計畫。也因此,在首爾這座古城中,整體以韓國文化為品牌,重整歷史建築、交通、與環境改善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市政主軸,不論是城牆的修復、地鐵站內的裝置藝術、歷史建築主體化的博物館,試圖讓藝術可以滲入每條街道之中,最重要的是從這之間,讓參與其中的人可以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文化價值。

首爾設計節網展對首爾不同區域的歷史介紹,圖中聖水洞過去是以製鞋工廠聞名的區域,小工廠林立,現在這些小工廠有的轉型成文化空間,讓藝術家、咖啡店或酒吧進駐。
位於聖水洞的「Marymode」是首爾設計節推廣的公益品牌之一。「Marymode」以二戰時候被抓去強作慰安婦的倖存者為對象,透過園藝、押花、手作這些治療,讓他們重拾如花般開的尊嚴,並藉此讓更多人認識與關注相關議題的討論。(圖片來源
讓整座城市都參與的設計節

以 2016 年的首爾設計節為例,與設計店家結盟合作,繪製印刷城市設計地圖,並與店家配合優惠卷的發放成了一種讓民眾積極參與的方法。在厚達兩百三十頁的展冊中,我們可以看見依照行政區劃分的特色地圖,為讀者介紹該地區的特質與歷史,接著進入各個行政區內合作的特色店家介紹,若是正好在設計節間有活動正在進行,手冊上也有相關訊息讓你可以近一步查詢。

這樣的做法其實在最近幾年的文化活動中並不少見,但是為什麼首爾設計節的發展卻讓人印象深刻?一個可以簡單在場館裡,讓業界人士參與熱絡的活動,何須如此大費周章?2016年首爾設計節的總監 Shin Seung-Weon 這麼說:
「我們希望改變大家對設計只是一小群人的專業,與自己生活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認知,在這之中最重要的一個目標就是讓人可以輕易地感覺到設計、看到設計與經驗設計,而這種經驗與生活脫不了關係,也因此首爾這個城市在這之中所帶有的歷史文化與各種支持就無比重要,從長期目標來看,這樣的經驗就會變成一種首爾的生活風格,它就會是一種符號、一種象徵,代表著首爾。」
也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首爾設計節的發展,不只是一個產業關門內的活動,而是往前思考到自己本身所蘊含的文化所能提供的素材與發展可能,並鼓勵所有居住在這個城市的人一同參與。


讓設計融入生活之中,成了這十年韓國設計節發展的主要軸線與願景。去過首爾的朋友不難發現整座城市都是新舊交替的痕跡。不論是北村傳統韓屋裡精緻的改良韓服時裝店或餐廳設計,亦或是離大學區不遠的壁畫村、小劇場,都可以看見整座城市的努力復甦。

而這之中所帶來的經濟效應仍在成長中,用整個城市就是我的攝影棚來形容首爾一點也不為過,與影視內容的結合,小到劇本的取材與發想,大到拍攝的取景與社區轉型,能舉的例子不可計數,但隨之所引發的各種觀光問題與居住問題的衝擊,卻也正是發展到如今的首爾需要面對的另一個課題。(編輯/王淳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