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Encounter Vol. 8:經驗文化觀光 在首爾遇見首爾


Encounter 專欄介紹: Encounter,相遇、交會,關於攝影也關於文化,更關於透過觀看在歷史發展上與台灣有一定相似性的韓國來打開一種視野,每一次的相遇、交會,都是再認識自己的機會。本專欄每月一篇。
(編輯:王淳眉)


去到首爾,除了必定會去的歷史觀光景點與購物吃喝行程以外,一如其他的國際城市,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美術館、博物館、這些分類細緻的展館,涵蓋各種主題,從樂器、珠寶到泡菜應有盡有。除了由國家、地方政府組織支持的官方展館以外,私人企業與大學內設的展館也為數眾多,例如在現代汽車集團旗下的信用卡公司,就設立了以烹飪、黑膠唱片、設計和旅行的圖書館來吸引用戶,經營上透過只對持卡會員開放的方式提高消費者對現代信用卡的使用率與吸引力,並藉由這些空間實際看到參與者的臉孔。


現代信用卡黑膠圖書館

除了私人企業流行文化的特定主題展館,官方透過博物館主題設定與成列來掌握國家歷史的詮釋權,作為一個外國遊客,更可以在館內的展示概念和設計上發現有趣的思考方向。

首爾歷史博物館

位於美國大使館旁的首爾歷史博物館是韓國第一座近現代史博物館,記錄十九世紀至今,大韓民國如何成立和發展的足跡。在這一棟八樓的建築物裡,一至四樓是館方常設展,以1876年韓日江華條約簽訂被迫開放港口貿易通商為頭,分為四個展覽室向民眾訴說大韓民國的發展史。接著常設展覽二室,自1945年開始,美軍來到亞洲以及在韓國駐軍如何引響著韓朝發展,都可以在展場內看見不少的史料文獻。



 展區佈置:北緯38度以南美國置域的南朝鮮與北緯38度線以北蘇聯置域的北朝鮮

接著來到以六零年代發展為主要軸線的第三展覽室,在這裡我們也不難發現有過一段和台灣極為相似的經濟或文化發展軸線,包括以加工出口為經濟政策的產業園區、基礎建設、遍地開花的文化刊物和大眾流行文化。




加工出口區女工趕製假髮


文學刊物與思潮

簡易流行音樂史與行唱片展示


西大門刑務所歷史館

若再把時間往前推一點,我們也可以來到「西大門刑務所歷史館」,這是一所在日本殖民時候用來囚禁抗日愛國志士並行刑的地方,一直到八零年代,也曾經挪用來關入民主政治犯,其中不乏帶有左翼色彩的運動人士。





 館內展牆,意為結束日本帝國殖民,光復大韓民國,獲得民族自由解放。


老師透過校外教學讓韓國民眾從小就熟悉被日本殖民的歷史

起初「西大門刑務歷史館」名為「京城監獄」,直到1923年改名為「西大門刑務所」1945年光復之後曾短暫更名為「首爾刑務所」。八零年代,「西大門刑務所」一度面臨開發計畫而有拆遷危機,最後卻因為當時總統全斗煥的支持而保存了下來,隨後被指定為歷史遺跡,列入國家文化財產。現在的西大門是韓國每年獨立運動追思儀式的重要場所。


                                                  八零年代也關過帶有左翼色彩的詩人、作家或音樂家


首爾市立美術館(SeMA)

除了主題性的歷史博物館以外,若是想透過藝術品接近韓國歷史的話,也可以去位在德壽宮與慶熙宮之間的「首爾市立美術館」(SeMA)。這是一棟以韓國現代美術為主的美術館,建於 1927 年,1995 才從最高法院改為博物館並改建。這裡總共有六個展室,分為常設展、企劃展、特殊展、雕刻展等等,地下室也有藝術體驗空間和咖啡廳,展覽看累了也可以坐在長椅上享受陽光。

幸運的話,也有機會看見SeMA與其他國際美術館的合作策展。例如 2016 年法國國立造型藝術中心(The Centre national des arts plastiques (Cnap))和法國當代藝術基金會(The Fonds Régional d’Art Contemporain of Aquitaine (Frac Aquitaine))共同組織了一檔名為 The Family of the Invisibles 的展覽,在 SeMA 展出了了近兩百件具有標誌性的攝影作品,從 Walk Evans、Henri Cartier-Bresson、 William Klein 到 Cindy Sherman,策展人透過羅蘭巴特的神話學觀點與 1955 年在 MOMA 展出的人類一家(The Family of Man)進行對話,重新帶出各種社會關係與認同的再思考。

 The Family of the InvisiblesCindy sherman的作品


The Family of the Invisibles中法國藝術家Bruno Peinado的作品 I Just Wasn't Made For These Times, 2010






以韓國民眾藝術為主題的特殊展


大林美術館

另外安靜地座落在景福宮住宅區內的「大林美術館」也是較為青年旅客所熟知的。「大林美術館」(Daelim Museum)是一間關注攝影,並以攝影為視角研究、分析的美術館。由大林文化基金會成立,直至2002年才從大田遷到首爾景福宮,建築本身原本是傳統的韓式住宅,大林文化基金會找來法國建築師 Vincen Cornu 重新設計、整修變身民宅,進到場館內部可以看見建築師刻意保留傳統的韓式家屋結構,但是外觀以西式摩登的修改設計來吸引遊客的眼光。「大林美術館」在著名的觀光景點中,雖然位於巷內,但是因為策展主題都非常年輕並與生活貼近,總是能在年輕社群中引起很大迴響。


  2017年展出藝術家Nick Knight(圖片來源

大林美術館館內圖片來源

Color Your Life」以生活的色彩為題,展出不同材質上色後的可能性。

文化觀光 看見對方也看見自己

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UNWTO)定義文化觀光是指特定的文化動機而從事觀光的行為,以滿足人類對多樣性的需求,並試圖藉由新知識、經驗與體驗中深化文化素養,包含參加表演藝術之文化旅遊、參與慶典或其他文化活動、參觀歷史遺址與研究自然、民俗或藝術以及宗教觀光等皆屬之。在觀光蓬勃發展的現在,了解一個國家與城市的方法除了購物消費和大啖美食之外,透過參觀博物館和美術館,去發現他們的設計、成列也是另一種感受文化詮釋的方式。在這幾個首爾博物館或美術館介紹的例子中,我們有機會快速地認識一個城市或國家、官方的歷史,而這些不論從大歷史觀點還是透過藝術作品、物件所帶出來的文化史,都可以在敘事上提供一個介面,打開我們思考相同境遇的自己家鄉的契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