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Roll 取 On the Road 諧音,每一個來到 ONFOTO的夥伴都正在路上,或是已經在路上。
Roll在這裡也有在卷上(底片)之意,用信念轉動觀景窗前的每一刻。
「Me Myself and I 」
這次 On
the Roll 要討論的主題是自拍攝影,對談對象是開設自我顯影的導師呂盈蓉(以下稱Lucky)以及參與課程的學生施燕双(以下稱双双)。
自拍在中文字面上很難看得出與攝影創作相關聯或是其中的困難之處,自拍不就是拿起相機拍下自己而已嗎?在開始進入自拍攝影的主題前,讓我們先簡單釐清 Selfie 以及 Self-Portrait的不同。
Selfie 是一個相當年輕的詞彙,在 2013 年列入牛津辭典年度關鍵字,定義是經過智慧型手機或是視訊攝影鏡頭拍下並且上傳至網路的照片。Self-Portrait是從繪畫類型引伸而來,風格與形式上較有明確的線索得知創作者是有意識的安排畫面景深、錯位或是特殊意義,把「自我」當成主題,營造心理層面與美學角度的影像。以下由提問的方式,讓師生兩人針對同一問題進行分享。
(Lucky Lu 作品)
參加「自我顯影」的學生多會發展什麼方向的主題?
Lucky:有些學生探討自己的黑暗面,也有的是在講社會給予的框架、壓迫,像我自己也會去用影像探討我不敢說的事或我不知道怎麼說的事,那自拍是一個可以開啓對話的方式,或許覺得文字有時候其實很難明確精準的表達,所以會尋求不同的抒發方式
,這時候攝影是一個合適的視覺窗口。自拍其實可以有很多的發展方向,因為是從自身經驗發展,去探討任何人生存在世界上的可能性。
自己進行自拍攝影的方式?
Lucky:我的照片目前是有一個大框架為出發點:與我有關的事,例如我今天要探討的是我的回憶或是我的成長,我就會開始有些感覺跟畫面浮現,然後思考我要怎麼讓觀眾看到這個想法。通常會去設想畫面裡的我會在哪個地點,地點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事,要在自然環境、室內還有什麼樣的光,把條件列出來,這是一個把感覺轉化成視覺的過程。
双双:我拍自拍的話喜歡一個人拍,如果在家的話也是等家人都不在的時候,拍照的過程等同我的思考過程,如果思考過程被看到對我來說是一件赤裸的事,是一個與自我對話的很私密的過程。
(施燕双作品)
自拍存在多種不同角度與眼光,當你在想像其他人怎麼看你的時候會有阻力嗎?「別人怎麼看你」跟「你希望別人怎麼看你」這兩個方向會怎麼取捨?
Lucky:這當然是心裡比較掙扎的部分,因為知道讓其他人看是看不準的,可是如果真的沒有人看得懂這也是你要的?自拍的影像不完全都是誠實的,也很難不誠實,它會想讓觀眾看到,可是觀眾會不會看到你想表現的東西那也不見得,有時沒意識到的東西也會在淺意識中拍出來,拿個比喻來說,當我們用文字講述事情的時候,必須得了解一個語言的表達方式,包括文法、字彙、常用字、口氣⋯⋯等等。自拍也是,如何精準的表達很重要,要用同理心去看待視覺的語言,因此要先理解你所使用的媒材。不過我認為論述與照片互相不符合是比較失敗的組合,因為就有種圖文不符、刻意營造的感覺。
双双:進行自拍的時候會在自我與他人的視角中不斷切換,因為人平常不會看見自己,除非照鏡子,自己是什麼模樣必須透過其他人的眼或從其他人口中確認,所以一定會想,這張照片如果我是別人,我會怎麼看又會有什麼樣的意義,反覆檢視中,會決定我願意讓別人理解我到什麼程度。
拍攝主題的設定?
Lucky:我的照片通常有大的想法,例如我的回憶或是我的成長,大概都會有一些畫面浮現在腦袋,什麼樣子貼近我自己的想法,怎麼表達讓觀眾知道我的想法。我有一系列的照片是在講「靈魂」,小時候常聽到說你的影子就是你自己的靈魂,如果影子不見了就是靈魂被拿走了,小時候會覺得很怕自己靈魂被拿走,可是想遠一點是每一個東西都擁有靈魂,另外在攝影術剛被發明的初期,攝影被認為可以抓取到靈魂,這兩件事情就變成我創作的靈感,可以看到或是捕捉到靈魂是很美的事情,剛好攝影就是用光影來組做的媒材,因此這個系列算是我在對於攝影可以捕捉靈魂這件事情直白式的肯定。
(Lucky Lu 作品)
双双:我平常就會用文字寫下自己的心情跟想法,但有些東西用影像表達出來,會呈現出很不一樣的感覺。我會想我的主題跟我的關聯是什麼,先準備好相關的元素及物件,但腦海裡不一定會有很完整的畫面,當下也會有沒事先想過就出現的畫面。
「我所討厭的社會 也存在於⾃己之內」這系列,鏡子有自我框架與不斷自我審視的感覺,還有顏色的選擇,是強烈的紅色,強烈到令人感到討厭的顏色。牙套的維持器表現的是我認為美有很多不同標準,但我卻還是自願去戴牙套,自願把自己放進社會單一的審美框架中社會與自我之間的矛盾。另外延伸的是家庭跟我的關係,家的空間是我從小到大熟悉的地方,所以對我來說有很大的意義。其實我沒有準備什麼道具,只有把自己不想要的東西移出畫面,加上對這個環境很瞭解,所以知道什麼時候的光打進房間會是什麼樣子,對房間的空間感還有物件是熟悉的,所以並沒有準備太多。
(施燕双作品)
(施燕双作品)
相對於其他攝影類型,自拍攝影在數位攝影普及化之後會變成容易入門的創作題材嗎?
双双:我覺得自拍還是一個不簡單題材,相比其他類型的攝影,自拍是會有更多思考及自我在作品裡的題目。而實踐上,要達到腦中想要的畫面,擺出自己希望的身體姿態與表情,沒有在鏡頭前面,會發現預想的跟實際上拍攝到的之間的落差。
Lucky:我在舊金山唸攝影碩士的時候其實Self
Portrait跟繪畫一樣是練習的題目,就像abstraction,
still life, surealism等表現形式一樣,是一個表現手法。嘗試過不難發現畫面裡的對象是自己的時候需其實要思考非常多,而且探索自己又是一輩子的事情,人一直都在變,會被周遭影響,所以我覺得講容易度不見得,可以說是直白追尋探索自己的方式,但不會是單單了解自己就做得到的事,因為還要瞭解他人,還要了解你使用的媒材。另外練習過自拍的人會對鏡頭比較敏銳,自拍這個動作本來就不容易,因為你要在鏡頭前,鏡頭後沒有人,所以你要去想像被拍過之後是什麼畫面,如果是用底片拍攝就更困難了,沒有檢查畫面的機會,要開始去預想你的照片是什麼。不只是探索自己,自拍攝影也可以從自己出發去探討社會,像自拍攝影師Cindy
Sherman,她最受人討論的是 無題的電影停格系列,所有的照片裡面都不像她,雖然臉跟身體都是她的,她會拍得很像在電影的畫面,從電影畫面裡面帶出女性在美國社會中的刻板印象是什麼?所以說它簡單嗎?其實是得看自己對自己了解的多深,了解自己的周遭有多深,對攝影這項媒材有多敏銳。並且有時候要想更多的是大眾怎麼看這些作品。
(Lucky Lu 作品)
編輯結語:「我為什麼成為我」
在趨於個人化的當代社會「身份」是討論不完的議題,關於人類怎麼思考與如何表現自己在各種領域都有不同說法,攝影在「找尋自己」的貢獻是讓更多人看見關於身份的想像,並且也讓人看見更多他人的內心,比起文字論述影像能讓我們看見具體的畫面,引領我們去想像真實,從物件的選擇表現出主體的存在,誰屬於以及誰不屬於,創作者在安排畫面時主宰著自己,同時對自己提問也對這個世界提出觀點「我為什麼成為我」,如果有機會在自我顯影發展主題,或許就是在經歷一場超現實的夢遊。(文/林玟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