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Fingerprint Vol.4 感官運動 --- 船的創作誌 Chuan Art

Fingerprint,指紋,然而手指印刷的解釋更為可愛。此專欄關於 zine,這項每次閱讀都是不同頻率的碰撞與奇遇。本專欄主觀接收訊號,每月一篇,帶領讀者進入 zine 的實驗場域。(編輯/愛麗絲)

創作的源頭是什麼?不知此時正在創作,或正開始嘗試創作的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喜愛攝影的我,直覺地認為創作的靈感來自眼前所見的一切,自己看見了某個非拍不可的場景,因此按下快門。然而仔細思考後卻發現事情並非如此,例如我拍下陽光落在馬路上的光影變化,有沒有可能是皮膚灼熱的感受使我注意到同樣飽受烈日曝曬的柏油路?又或自己拍下路邊爆米香攤販工作時的模樣,五感中首當其衝的究竟是視覺畫面還是空氣中甜膩的香味?

創作,神秘而複雜的機制其實包含了各種感官的交織,而《船的創作誌》正為此而生。


啟航

《船的創作誌》(以下簡稱《船》)始於三位在紐約相遇的台灣藝術家,她們在異地共同生活、創作,以「船」象徵集合的概念,邀請各領域創作者上船分享。對《船》而言,藝術存在於世界每個人身上,而彼此間同時共有卻又各自獨立的,便是人類的五感:視、觸、嗅、聽、味,只是《船》將視覺暫時放一邊,加入了幻覺。《船》每期以一種感官出發,結合繪畫、攝影、裝置、文字、建築、電影乃至食物與旅行,藉由搜集不同媒材創作,探索感官新的可能性。


耳邊風
「看只能看到前面,但是聽可以聽到後面。」

在《船的創作誌 #3 聽覺號》中,為聽覺這個無時無刻都在作用卻最容易受到忽略的感官找回主控權。隨著時代進步,人類不斷嘗試控制身體裡的一切,不想看就閉上眼睛,為了避免惡臭而戴上口罩,肚子不餓就關起嘴巴。我們想盡辦法控制接收的資訊,卻無法避開聽覺,因為聽不見的聲音也是聲音,而更多時候即使聽見了,基於各種原因聲音就像耳邊的風一般,來了又消逝。

在《聽覺號》裡,所有不被聽見的聲音都回來了,你可以聽見兩位藝術家透過對話,互相詮釋彼此作品裡的聲音;又或拋開語言與社會規範,聽見聾啞的韓國藝術家 Sun Kim,透過自己的方式發聲。還記得《重慶森林》裡快餐店大聲播放的 < California Dreamin > 嗎?透過文字書寫,我終於聽見轟隆隆音樂之外,阿菲與663內心世界不斷錯過終至交會的聲音。


把生命吃下去

記得聽見親人逝去的噩耗時,我正在吃飯,而且隨即又把一口飯往嘴裡塞。也許正因如此,吃這件事有時讓我想起死亡。

在《船的創作誌 #4 味覺號》裡,藝術家試圖透過創作,解答物種如何透過「吃」形成生命循環,又或味覺觸發了何種情感,喚起人類內心欲望。在紐約藝術家兼食物攝影師—亨利 · 哈格雷《死刑犯的最後一餐》(No seconds)拍攝計畫中,透過攝影記錄下死刑犯行刑前要求獄方準備的食物。「嘿,我們要把你殺了,死之前你想吃點什麼?」。人類真有趣,即使徘徊在生與死之間,最關心的或最能體現死刑其實也有些「人道價值」的竟是食物。而當我看見某死刑犯跟自己一樣喜歡薄荷巧克力冰淇淋時,彼此也產生了微妙的共同點。




因為是人類

也許有一天,世界會發展到不用吃也能生存的地步,不用看、聽或嗅就能感知周遭並分析資訊,或者像《味覺號》中〈我被看見在公共場所吃人〉短文一樣,未來人類也會成為次於某生物的物種而被吃掉,就像我們吃其他動物一樣。但因為是人類,因為活著,我們才能將每次的感官運動變成經驗,化為創作的能量。而無論好壞,能感受到什麼總是美好的。(編輯/愛麗絲)


Chuan Art 船的工作室
INSTAGRAM: FACEBO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