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

Fingerprint Vol.5 首爾-台北 連線特輯


Fingerprint,指紋,然而手指印刷的解釋更為可愛。此專欄關於 zine,這項每次閱讀都是不同頻率的碰撞與奇遇。本專欄主觀接收訊號,每月一篇,帶領讀者進入 zine 的實驗場域。(編輯/愛麗絲)


열심히!」(努力地!)

某次韓文課,韓國老師提到韓國人很常用的單詞是「열심히」,副詞,意指「努力地」,發音為 yeol-sim-hee。「什麼都要열심히 !열심히工作,열심히聽,열심히吃!」看她連自己都有點受不了韓國人如此努力的模樣,頓時很有實感,某部分也反應了這個國家的生活樣態與社會情況。

台、韓地理位置相近,近幾年文化上的影響更從娛樂延伸至社會層面,我們逐漸關心起韓國的生活情況,「地獄朝鮮」早已不是陌生詞彙。然而有趣的共同點是,在台、韓兩個競爭相對激烈、高壓的亞洲國家中,當主流價值觀越根深蒂固,非主流的反動力量越渴望發聲。因此獨立出版在韓國,尤其大城市如首爾、釜山正蓬勃發展,其中不乏反應年輕世代想法的小誌創作。



文化列車


不久前的晚夏,我獨自前往韓國旅行。一個人的旅行常下意識往人少的地方晃。來到弘大,避開 9 號出口滿溢的人潮,轉向 6 號,一出站便是韓國第一個以書為主題的公園,京義線書街(경의선 책거리)。由廢棄鐵道改建而成,每節車廂都是不同主題的圖書,文化、文學、旅行⋯⋯等,由獨立工作室或出版商共同策劃。

韓文能力有限的我,大多只能假裝翻翻,也因此遇見了這本字很少、圖很多的 벼룩상자(Flea Box)。翻開螢光綠的外皮,細長而陰冷的筆觸描繪著都市裡一張張冷冽而疏離的面孔,現實與非現實交錯,男主角最終因無法承受他人的視線而被困在透明箱子裡。虛構的情節之下,無力感卻如同厚重而濕冷的空氣,籠罩於真實界中。



以自由為名

在首爾,某些地方混合著韓國與西方文化的氣息,成為許多外國人在韓的長期居住地。充滿異國情調的梨泰院、大使館林立的漢南洞,或是韓國年輕人常去喝咖啡,享用一份酪梨開放式三明治的漢江鎮。在這種相對悠閒、自由的氛圍下,首爾的龍山區出現許多獨立書店與工作室。

而韓國的小誌跟台灣有些相似,不一定在單純書店裡販售,有時會在複合式空間,如隱身於南山塔之下的 Studio Concrete 。Studio Concrete 由不同領域的藝術家組成,跨及視覺、建築、繪畫、攝影,平常是咖啡廳與選物店,也會不定期舉辦展覽。其中,攝影師 Kim Jae Hoon 出版的攝影小誌《Retour》vol.1 ,以城市元素為主題,片段式的擷取洛杉磯影像,建物在光線下閃閃發亮,同時又平面得超乎現實。





零時差

等不及去韓國也沒關係,台灣的獨立書店有時也寄售韓國小誌,在荻達寓見(diida Art Box)裡不只能看到韓國插畫家李瀧(이랑)的作品 《我成為3開頭了!》,還有附加中文譯本。

「欸欸,那邊的人,要跟你說誰將成為 3 開頭嗎? 是 2 開頭的人啊!」
「喂,請問哪位?啊⋯⋯理財商品啊,對⋯對⋯現在沒工作欸。」

在韓國,年齡向來是件大事,尤其對女性而言,年齡不僅是生命歷程的變化,也是社會身分的象徵。面對有些討人厭的 3 開頭,李瀧以搞笑帶點無厘頭的方式,呈現物質生活的日常。

想認識一個國家,從創作開始是再美好不過的了。(編輯/愛麗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