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

Fingerprint Vol.10 再見:Zine 的起源與歷史(下)

Fingerprint,指紋,然而手指印刷的解釋更為可愛。此專欄關於 zine,這項每次閱讀都是不同頻率的碰撞與奇遇。本專欄主觀接收訊號,每月一篇,帶領讀者進入 zine 的實驗場域。(編輯/愛麗絲)

FINGER⋯,幾秒鐘前標題不小心輸成大寫,才發現這也許是最後一次,慎重地寫下「Fingerprint」 ,我好喜歡這個某天從腦海裡冒出的單詞。


我是臺灣的人

前天與朋友展開一段認真的對話,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但說來奇怪,平時對政治不太關心的我,以及更不關心的他,總會在奇怪的時間點,談及臺灣這個議題。好似政治早已看準某個生活的縫隙,悄悄溜了進去。


學生時期的歷史課上,不少篇幅敘述戒嚴對自由有多大限制,而當時的知識份子在壓抑的社會氛圍下,如何冒險地發聲。然而當我置自身於相同處境,卻沒把握自己會挺身而出。被動的現代人,依賴像定時鬧鐘一樣的網路,排山倒海的資訊推播,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外面發生的事」。相較之下,1950、60年代的黨外雜誌作為當時少數覺醒的窗口,是積極的,也是勇敢的。

不自由裡的自由


黨外雜誌最早可回朔至 1949 年由胡適在台重啟的《自由中國》,聯合雷震等人,追求以自由主義為主導的臺灣內部政治民主化;而1957年由蕭孟能所創的《文星》雜誌,則是在 1960 年代的臺灣社會扮演啟蒙的角色。黨外雜誌的發展情況其實跟日治時期的獨立雜誌相似,脫離不了社會運動,在政府的壓制下也是無比艱難,甚至因此喪命。《自由時代週刊》創始人鄭南榕,在警方向雜誌社展開攻堅行動之時,化為火炬,點燃自由。

鄭南榕先生

別亂拿那個東西

小誌在戒嚴時期的發展進程裡,某種有趣的錯置關係意外發酵。相較於黨外雜誌,由國民政府所發行的黨內小刊,以獨立刊物之名,行政治宣傳之實。這些刊物不用報紙的方式撰寫政經民生,而是透過故事包裝政治意圖。而內容除了對黨外勢力的打壓外,也大肆抨擊中國共產政府的執政手段,例如人民公社等制度。

無關政治立場,只是我不禁猜想,會不會在共產黨的眼裡,所謂的「黨內刊物」就是另一種黨外雜誌?一群有話想說的人叫另一群人閉嘴,而那群人既要頂嘴,還要忙著讓第三群人安靜。嘿,世界會不會就在這等循環裡運作下去,而我們究竟該先聽誰說話?

不管世界變得多進步,人們獲得多少自由,永遠有人想說不同的話。有了網路之後,訊息流動得好快,快到讓人以為一切都在雲端裡,而我們總可以找到解決方案。

但我還是會期待翻開書的那一刻,摸摸紙材,聽聽不同人發出的聲音。有點混亂也沒關係,因為在 zine 的世界裡真的無所謂。


謝謝大家對於 Fingerprint 十個月以來的支持,最後一篇在這畫下尾聲,也期許大家未來看見  zine 的時候,隨手翻翻它,也許它就這麼變成你的好朋友了呢!


Fingerprint 回顧:

Fingerprint Vol.9 相遇之前:Zine的起源與歷史 (中)

Fingerprint Vol. 8 相遇之前:Zine的起源與歷史(上)

Fingerprint Vol. 7 為什麼我看不懂你? 歡迎來到《生活傳 X》

Fingerprint Vol.6 用閱讀相遇 --- A Dog is Waiting

Fingerprint Vol.5 首爾-台北 連線特輯

Fingerprint Vol.4 感官運動 --- 船的創作誌 Chuan Art

Fingerprint Vol.3 危險勿近 --- 毒草 Toxic Weeds

Fingerprint Vol.2 回到 90 年代 --- 精少壞一族 Why Z Clan

Fingerprint Vol.1 最不浪費紙的刊物 --- 鑽石水溝蓋 Diamond Drain Cov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